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开拓科技教育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3-05-01 13:18:55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      浏览:743次

于翔同志现任市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同时兼任民盟市委副主委和市政协常委等职。工作三十年来,无论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兼任的工作岗位上,她都表现出了勇于改革,努力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开拓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市科技教育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创新教育事业搞调研,为发展新跨越献良策。

于翔2000年调入市科技教育学院工作后便紧紧围绕发展教育这个主题深入我市教育工作前线,开展调研活动。她充分利用每次参加政协、民盟活动的条件,积极参加政协、民盟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并就科普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她利用提案形式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撰写提案近几十件。如《关于创建我市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议案》被市委采纳受到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督办列入实施计划。《加强科普教育进社区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批示督办实施此项工作。《关于建立常设科技展馆》等提案均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

二、发展横向联系创办特色学校

于翔根据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和教育,结合市职业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思路、办学体制和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我市率先开设了科技职业中专同辽宁八达电脑公司丹东分公司合作定向招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创了学校同学生签订就业安置合同的定向办学模式。同时全面提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特长”的新世纪人才。学校先后获得省、市“职教质量年”先进单位及学生技能比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职业中专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供不应求。

三、从封闭型办学机制,转向开放型办学机制

职业学校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市场,就得将学生的毕业安置作为办学的重要环节。要培养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这是于翔同志在我市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该校同台商独资企业辉光玻璃工艺有限公司合作,把科技职业中专转制为股份合作型中等专业学院。    为了同台商建立合作关系,她亲自帮助台商联系业务选择新厂址,协调各方面关系使台商最终在东港开发区投资150万元开办新厂,也使校企合作创办成功。学校定单式教育,毕业生全部安置在辉光玻璃工艺有限公司就业。这种办学模式使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保证了一致性,也使厂校联合办学走上了更高的层次。

四、终身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和重要动力

在三十多年教育过程中,于翔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职业敏感,她认为,在新形式下在简单的将人生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科技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文凭“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个终身接受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她主动同教育局的有关部门联系,探讨社区教育在我市的可行性,为了真实掌握社区教育的实际状况,积极组织学院教职员工对全市115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形成并提交了《关于科普教育进社区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和《丹东市实行社区教育的可行性报告》,在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丹东市社区教育中心;拟定了社区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为使社区工作打开局面,于翔亲自下社区组织工作人员采用以点带面的工作办法,在临江办事处开始社区教育试点工作,并在六道、花园、广济、永昌、红房、浪头等办事处开展了休闲、技能、科普等多种教育培训活动,受教育人数上万人次,我市新闻部门对科普进社区讲座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五、发展继续教育,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人才

于翔为了了解我市科技人员现状,经常带领具体工作人员走访调研我市民营企业,了解民营企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并提交了《加强院(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要注重岗前教育》的提案。为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还积极与沈阳工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商讨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意向。针对我市的实际需求,还举办了以计算机应用和实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免费待岗科技人员、为企业技术人员开设了G网培训班、农村妇女科技带头人科技培训班,受教育人数35000人、再就业培训班300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0余人、已安置就业13000人,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省市有关的新闻单位作了相应报道。在办班期间先后有锦龙染料、赛力化工等多家公司和企业前来选聘或打电话预约用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创建科普大学,为普及科普知识开拓新的领域

从该院2005年担任创建市科普大学以来,于翔明确提出:创建科普大学立足于社区,要适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在办学方式上打破了学校原有办学体制封闭的状态,发挥了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文明辐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教学内容广泛、学习时间不限、授课方式灵活、适应于各种年龄段的居民。到2008年年底预计发展到60所分校,目前已为社区开展专项科普宣传、讲座及农村科技培训上千次,受教育人数十万余人,社区科普大学在社区将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3月13日,辽宁省科普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市科技教育学院,科普大学常务副校长于翔代表市科协以《办好科普大学  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为题做了重点发言,丹东科普大学的“一个总校”、“二级管理”、“三化”、“六有”的办学模式得到省科协领导及其他13个地方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会后,省科协下发文件,号召全省各地市科协学习丹东科普大学的办学经验,仿照丹东科普大学办学模式,成立科普大学总校。

七、抓住时机用好网络教育阵地

面对国泰民安、经济腾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大好趋势、她敏锐的目光瞄准了网络教育这个代表现代科技发展的阵地,适时地开展了网络教育系统工程。

一是利用网站开展青少年科普二个一(一篇科幻文章,一项科技小制作)系列活动。二是面向全市免费开展《青少年安全上网教育》专题讲座。三是免费开办了三期《机器人制作》辅导班,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在电脑上操作机器人,提高了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四是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免费上网参加趣味文化课学习。五是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难题,在网上开展青少年及家长心理咨询服务、青少年德育教育、科普讲座等专题教育栏目。六是针对近年来受政府、百姓关注的动漫产业,她率先派出教师到全国动漫基地学习动漫制作,准备在丹东普及动漫知识。

在于翔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丹东市科技教育学院先后被市人事局命名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经市劳动局批准为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市农发局批准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于翔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丹东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丹东市优秀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做出了一个民盟盟员应有的贡献。

地址:中国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24号
电话:0415-2127853    传真:0415-2127102     电子邮箱:mmddswzxb@163.com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辽ICP备07004931号-1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