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人心扬和谐 聚合力促发展----记丹东市政协常委、市科技教育学院院长于翔
发布时间:2013-07-05 13:56:37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      浏览:644次
 2012年7月26日,雨后的丹东终于迎来了一片明媚的阳光,人们相互携手出门,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这份美好的馈赠,感受着大气秀美新丹东的魅力。丹东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一行20人,来到丹东市文明市民学校解放社区分校和金山社区分校视察我市市民教育情况,委员们置身于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城市漂亮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意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提到文明市民学校,就一定要提到一位和蔼、谦虚、朴实和睿智的女性,她就是丹东市政协常委、民盟丹东市委副主委、市科技教育学院院长于翔。
    笑谈塑就人生   平淡成就精彩
    宋代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个“敬”字体现在于翔身上恰如其分——她是一名传播先进文化的科普教育工作者,是一名敢于建言献策的政协常委,是一名用行动践行参政为民的民盟副主委。每一个角色变换的背后,她都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光芒;每一个岗位的细心耕耘,她都奉献了一份份沉淀的成果,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这个词语,“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这句古语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
    儿时家庭的熏陶铸就了于翔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能平常心看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着高度,这也预示着于翔在以后人生有着不一般的表现。在于翔院长的带领下,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民教育基地”、“辽宁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第八届公众科学奖先进集体”、“辽宁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十一五规划落实《纲要》先进集体”、“省、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她本人也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优秀政协委员等。面对荣誉,于翔欣慰的说道,这些荣誉既是对学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鞭笞我们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在奖牌和荣誉的背后,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学院集体的辛勤汗水的付出,是于翔默默无私的倾情奉献。
    继承中有发展  发展中有创新
    2002年于翔担任院长以来,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把目光索向终身教育,她带领学院教职员工深入社区、了解群众需求、广泛搜集资料,结合调研情况于翔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社区教育的几点建议》,都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批示督办实施此项工作。于2003年在市科技教育学院成立了丹东市社区教育中心。在此基础上2005年创建了丹东市科普大学,2007年成立了丹东市文明市民学校,到2012年已发展到103所分校,拥有1077名专家志愿者组成的讲师团队伍,一万多名注册学员,面向社会开展文明素质、政策法规、技能应用、休闲养生等80多种专业的培训。如今于翔深有感触的说:学院工作就是要为科技人员、社区居民、农民、军人、机关干部、未成年人服务的,维护“六种人群”的利益,凝聚人心,汇集合力,将各种“围墙”外的教育统归到市民教育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贯穿创精品、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加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自身建设,带动丹东科普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崭新局面,学院也由一所以在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主的学院,发展成为目前我市唯一一所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科普教育、社区教育、未成年人教育于一身的多功能社会公益教育事业院校。这些无一不是贯穿着于翔对学院深深的爱和默默无私的奉献,目的只有一个即向社会宣传市民科普教育事业,助推丹东文明城的建设。
    学院这个岗位虽然很平凡,但是于翔却用一颗爱心默默为之奉献着自己的每一份真情,学院的岗位虽平凡,力量虽有限,但于翔却用一颗爱心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真心服务,用一颗责任心时时刻刻地为丹东的大发展献计献策默默奉献。
    维护人民利益  凝聚山区民心
    近年来,市科技教育学院努力创建新机制,搭建新平台,为“六种人群”办实事办好事。于翔说,市科技教育学院的工作首先就是几个服务——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六种人群”。要把学院办成“六种人群”的娘家,将市民科普教育深入社区、部队、机关、农村、学校、企业。
    于翔作为民盟丹东市委的副主委,积极推进“民盟烛光行动”,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带领学院的教职员工积极开展“帮贫扶教”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宽甸、凤城山村学校里,定期走访贫苦学生,培训专业教师,为师生进行免费体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时,于翔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捐赠赈灾款物,组织动员广大盟员和志愿者抗震救灾,激发捐赠热情,凝聚人心发挥合力,努力把温暖送给灾区。
    于翔每年都会向社会各界争取捐资助学,为山区学校送去各种教学设备、即班班有一台电视,一台VCD或DVD、图书、桌椅和体育器材,尤其是对宽甸城厢小学的资助,于翔院长个人出资给学校送去第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校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模式,学校有了第一间多媒体教室,课堂上再也不仅仅是粉笔、卡片、小黑板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也变得多彩起来,也变得动听起来,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还为学校组建了微机教室、声乐室、乒乓球室等专业教室,这些专业教室的建立使学校体育教学活起来了、科学教学大起来了、学生的歌声动听了、教师的笑容多起来了。于翔对公益事业的爱之深切也由此可见一斑。
    积极建言献策  助推丹东发展
    自当选位政协委员以来,于翔总是说,自己很珍惜这个身份,因为它不仅是个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作为政协常委,自己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深入调查,维护人民利益,为广大人民服务。
    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于翔充分发挥科普教育阵地的优势努力为丹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崛起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于翔围绕发展教育这个主题,经常深入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就科普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利用提案形式建言献策,撰写提案几十件。其中面对当今一些市民文明素质不高,社会公德观念淡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的现实,结合我市现行教育情况和体制特征提出的《关于创建我市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议案》被市委采纳,列入实施计划,并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丹东市文明市民学校;为了真实掌握社区教育的实际状况,她积极组织学院教职员工对全市115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提交了《关于科普教育进社区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和《丹东市实行社区教育的可行性报告》。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丹东市社区教育中心,对社区居民开展休闲、技能、科普等多种教育培训活动,受教育人数上万人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几年来,于翔委员围绕创新科技教育事业搞调研,经过调研,先后提出了《关于创建我市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议案》、《加强院(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建议案》、《加强科普教育进社区的几点建议》、《关于建立常设科技展馆》、《职业教育要注重岗前培训》等提案均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围绕终身教育进行调研,撰写了《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课程的实效性研究》,并通过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于翔说,今后,她还要一如既往地把履行好委员的参政建言的责任放在首位,把关系丹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放在心上,积极建言献策。
地址:中国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24号
电话:0415-2127853    传真:0415-2127102     电子邮箱:mmddswzxb@163.com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辽ICP备07004931号-1
中国民主同盟丹东市委员会